百年傳 奇詒遠堂
閱讀次數:5073次 2020-06-05
文水,中國古老的建制縣之一。她背依呂梁山,腹抱汾河水。文峪河水亙古長流,滋養著悠久的大陵文明。文水,這顆汾河谷地的璀璨明珠,以其獨特的魅力著稱于世。這塊美麗而富饒的土地上,儒家文化、佛教文化、女皇文化、兵家文化、紅色文化……,在歷史的天空中交相輝映。圣人高徒卜子夏創立“西河學派”,成為三晉儒學之初始;比丘高僧釋曇鸞弘揚“凈土往生”,開創凈土禪宗潤四海。在這里,走出了一代女皇武則天,文治武功,開辟大唐盛世;北宋名將狄青公,威震邊陲,永葆社稷安祥;優 秀黨員劉胡蘭,大義凜然,巾幗不讓須眉。還有一些鴻儒名宦,衛綰、武元衡、同恕、孔天胤等等,都是彪炳史冊的偉大人物。晉商文化中,文水商賈也不遜于晉中的各大家族其中以大象鎮“詒遠堂”茶客成廷璧***為有名。
文水城墻
文水域墻
文水城門
文水市樓
文水文廟
文水石永市樓
宋代北徐村壽寧寺塔
梵安寺塔
宋代上賢村梵安寺塔
位于文水縣大象鎮民國十三年詒遠堂成廷璧全家合影
文邑大象成氏立祖于明末,至今已有400余年的歷史。經十幾代人共同努力至今亦人丁興旺,業產繁茂。大財東成恩娶了交城義望村乾隆六省總兵喬沖杓之曾孫女,生了三個兒子,廷祥、廷璧、廷杰。其中成廷璧創造了詒遠堂百年茶商傳 奇。
成氏家譜
成氏家譜
詒遠堂主人成廷璧
左為次子成廣、右為長子成泰
攝于文邑麻家堡成廣之妻孟瑞云(左一)全家福
位于湖北茶葉基地
光緒三十四年詒遠堂成廷璧之父成恩分炊契約
民國廿十六年詒遠堂成廷璧分炊契約
詒遠堂曾祖父文林郎成畹購房契約
文林郎成畹地契
文林郎成畹地契
詒遠堂三祖父舉人文林郎成長齡購房地契,至今則天紀念館留有他撰文書丹的碑文
文水縣知事之印
業下字號
由大象鎮寄往張家口的信件
成廣之子成景周
成景周及妻子陳淑梅(通三益掌柜陳忠甫之小女)及長孫成永康
成景周在胡蘭紀念館合影
位于大象鎮詒遠堂故居
大門
雕梁
磚雕八仙
壽而藏匾額
詒遠堂故居
由詒遠堂后人成立的山西詒遠堂食品有限公司
供職于山西省銀行的文邑巨賈武福貴大院
未任文水商會會長吳德本先生,今年已有105歲高齡
位于北京前門大街的*********通三益,掌柜陳忠甫文水大象鎮人氏。清末民初是通三益干果食品店興旺的時期。民國初年,通三益參加了在北京太廟舉辦的食品展覽會,特地把秋梨膏注冊了商標,從此,人們看到了一種全新包裝的“醉翁牌”(經通三益掌柜陳忠甫小女陳淑梅回憶說秋梨膏品牌應該為“老翁牌”秋梨膏)受到人們的一致好評,成為展覽會上的暢銷貨。后來,醉翁牌秋梨膏還先后在南京和山東青島等地展出,海內外人士爭相購買。從此,通三益秋梨膏名揚海外。解放后,通三益改變了前店后廠的老傳統,秋梨膏一度由崇文區的一個食品廠生產。文化大革命中,通三益的牌匾被摘除,直到1982年,老匾才重新掛出。
陳忠甫與夫人保賢村韓靜蓉女士及小女兒陳淑梅
韓靜蓉女士
通三益姐妹們合影留念(右一為陳淑梅、右二長女陳淑琴、右三二女兒陳淑慧、左一外甥女郭秋香)
陳忠甫長女陳淑琴女士
位于文邑大象鎮陳忠甫故居
通三益內掌柜韓靜女士及全家合影留念
通三益掌柜陳忠甫長子陳瑞芳、兒媳張玉貞,現居北京。
陳忠甫之二女兒陳淑慧、二兒子陳瑞芳、小女兒陳淑梅
陳淑梅女士
通三益、詒遠堂后人合影
通三益后人返京前與詒遠堂后人在胡蘭陵園合影
北京鮮魚口
位于北京前門大街鮮魚口恢復后的*********通三益,圖中人物為成廷璧曾孫媳朱麗彬女士拜謁通三益。
通三益鋪面招牌
通三益部分進貨清單
喬沖杓,字觀衡,山西省交城縣義望村人。于清乾隆十年(1745)中武進士,由三等侍衛累官安南(今貴州晴隆縣)、清水江(今貴州省中部烏江支流)、騰越(今云南騰沖縣)等營游擊,遷朗洞營(今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)參將,擢遵義協副將。
乾隆二十八年(1763)任四川重慶鎮總兵,改河南南陽鎮總兵,云南開化(今云南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)鎮總兵,浙江衢州鎮總兵,署浙江提督,湖南鎮竿鎮(今鳳凰縣南)、湖北宜昌鎮總兵,因病辭官歸鄉。清乾隆四十六年(1781)二月,乾隆第4次游五臺山時,喬沖杓前往迎駕,乾隆曾勉其復出,經力辭乃止。
終年78歲,墓址在卦山華嚴塔前,毀于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。詒遠堂成廷璧母親交城義望村喬府,系喬沖杓之曾孫女。
喬府
喬府
喬府貞潔牌坊
喬府
由詒遠堂第五代傳人玄孫成博和曾孫女長子陳輝創辦的麗彬文化園
文化園門頭
永葆麗美術館
永葆麗美術館
永葆麗美術館
文化園藏竹報平安插屏
永葆麗美術館館藏文物
永葆麗美術館館藏文物
永葆麗美術館館藏文物
非遺飲食
婚禮慶典
文藝演出
國學講座
培訓學習
文水大象古鎮地處文水東部,連接著祁縣、平遙、太谷等晉中平原,這里地處晉商的發源地,歷史上曾稱為大象都。民國期間,大象古鎮流通著許多字號的兌換券,信合堂、天德厚、云集號、大盛長、裕豐源糧莊等等,足以說明這里商賈云集,操奇逐贏。大象鎮的成恩就是這么一位大財東,他娶了交城義望村歷任六省總兵喬沖杓之孫女,生了三個兒子,廷祥、廷璧、廷杰。雖然同生在這樣一個富裕的家庭,但每個人的命運卻迥然不同。讓我們看看這份光緒三十四年立的分家契約吧:
立分關約人成恩,情因世道難處,人口眾多,皆不能勉儉持家,思慮艱苦,吾年近七旬,實不能勞心勞力矣。吾所生三子,俱各成室。長子廷祥,辭世數年;惟有次子廷璧,現在東口茶莊生理,每年賺薪金伍拾兩所有;三子廷杰,成家室而無事業,在家不盡孝悌,不守本分,實無法可處。吾于是邀請本族家長議處,分炊酌量。次子廷璧所賺薪金,幫貼長子妻子銀每年貳拾伍兩,迨至鐵牛子長大成人。此銀不幫青春力健的三子廷杰。但能務其正事,亦可保家養生,幫貼銀伍兩,不滅同胞之親。所有物件,按股均分。住院一所,東房六間分與長子妻子,至院中心為界;正房伍間分與次子廷璧,至東西房山墻底為界;西房六間分與三子廷杰,院中心為界。住院街門係伙行;住院南基放柴煤毛廝,亦按三股均分。街西頭路南空基一塊,西南堰外地肆畝,作為還債之業,刻下該(欠)外伍佰余吊錢,俱著廷璧任還。日后各守各業,不許翻悔,恐口無憑,以為永遠存照。光緒三十四年十一月十三日立
光緒34年(1908年)至今已經過去111年了。一份百年前的分炊契約,寫出了一個家庭的喜怒哀樂,寫出了一個家庭的滄桑變遷,寫出了前人的恩威并重、愛憎與獎懲分明,也寫出了長者的期盼和無奈。
契約中提到的“次子廷璧現在東口茶莊生理每年賺辛金五十兩”,而這所賺五十兩中,根據契約要每年幫貼長子(已去世)妻子二十五兩至其兒鐵牛長大成人。對于青春力健的三子廷杰,此銀不幫。當時三子廷杰因染上抽大煙等惡習,讓家人陷入痛苦的深淵。契約中提到,“但能務其正事,亦可保家養生,幫貼銀伍兩,不滅同胞之親?!边@體現著成恩對兒子恨鐵不成鋼的痛苦和愛子心無盡的惜子之情。從這份契約中,我們仿佛穿越時空,看到一部浩瀚的歷史大戲。而這部戲劇將告訴我們許許多多生活的艱辛和人生的啟迪……
這份百年契約告訴我們一個*********在一百多年前的昌盛景象,讓我們認識一下成廷璧吧。說到成廷璧,要先從東口說起。歷史上,張家口是個濃墨重彩的地方,除了曾硝煙烽火彌漫、邊城號角長鳴的古戰場,它還是個名播四海的內陸商阜、旱碼頭,人們俗稱東口。走東口,不僅讓商人們走出萬貫家財,也讓張家口成了繁盛一時的貿易都會。由于張家口處于華北平原、蒙古高原、黃土高原等地理單元的交匯點,“具有陸地商埠之天然形勢”,從張家口大境門外延伸出去的“張庫大道”,更是一條曾經載金馱銀的國際商道。張庫大道是從張家口出發,通往蒙古草原腹地城市庫倫(今烏蘭巴托)的一條貿易運銷路線,它曾被稱為“北方絲綢之路”或“草原茶葉之路”。正是通過張庫大道,我國內地的茶葉、絲綢、布匹以及細貨等源源不斷地運銷到蒙古草原甚至俄羅斯,而蒙古草原的馬匹、牛羊、皮革也隨之進入我國。
成廷璧就是在這個貿易都會發跡的,在這里建起了他的“詒遠堂”。而那時候晉商做生意分為走西口和東口,西口就是殺虎口,而東口就是張家口。當時成廷璧就瞄準了張家口的“張庫大道”,于是他幾下湖北茶山,登上茶山,望著漫山遍野的茶樹,開始了他收購茶葉的歷程。成廷璧用誠信贏得了茶農的信賴,從此,便壟斷了茶山幾十年,讓這里成為“詒遠堂”的茶葉基地,并通過“張庫大道”源源不斷地運銷到蒙古草原甚至俄羅斯。
成廷璧生意越來越興隆,所生兩子成泰、成廣都繼承父業,讓“詒遠堂”的生意更加紅紅火火?!霸r遠堂”還在老家廣購土地房產,麗彬文化園仍保存有數份購置耕地和舍基地的契約。從這些契約可以看出詒遠堂逐漸壯大的軌跡……
詒遠堂出資一百九十千文,購得張立本土地拾畝零三分;
出資八十五元大洋,購得石桂麟土地七畝三分;
出資二百五十五元大洋,購得陳春會的土地二十三畝;
出資四十千文,購得耿元舍基地一處;
……
民國二十六年,另外一份分家契約誕生了:
立分關約人成廷璧,所生二子,長曰成泰,次曰成廣。因己年近古稀精力漸衰,家務田地難以經理,所以父子商議妥協,邀請族長鄰誼,酌量分配所有柴房院田地。除撥養老產、長孫地外,按二股均分。茅廁伙行,街門、大門伙行伙走,至于各號股本及紅利官息等以三股均分。自分之后,各守各業。應分之產開列于后,一樣兩張,各執一張,以為永遠存照,恐口無憑,立分關約為據。計開:
成泰分到住院正房東叁間,南至明堂;東房連二街門;五間南房至柁子貳間,北至明堂院心東一半分中為界。外院正房貳間半,東房五間,南卡兩間半。東院正房五間,南至明堂。老騾子一頭,犁耬,砣把。西頭糞場北一半內有小柳樹叁株。村西大渠地四畝七分五厘;村東堰外地壹拾壹畝(內有柳樹四株);村西北羊狐子地壹拾畝;闖道北東邊地七畝;村西沙圪塘地五畝;村西賣香墳地四畝;村西沙圪塘地五畝五分七厘五毫,共地四拾七畝三分二厘五毫。
成廣分到住院正房西貳間,南至明堂;西房五間,南房西三間,北至明堂院中心分中西一半為界。外院南北分中西一半,正房兩間半,南卡兩間半,住院南房后地基一塊。東院西房六間應外院東房五間,西邊無房屋貼補好騾子一頭。大車一輛,車上家俱在內。西頭糞場南一半。村南劉家長畛地壹拾畝零三分;村北呂家墳地四畝七分五厘;村西賣香墳地五畝八分;村西麻漢子墳地八畝七分五厘;村北闖道西邊七畝;村北伙地四畝五分;村西沙圪塘地五畝五分七厘五毫,共地四拾六畝六分七厘五毫。
養老地:村西南七畝二分;村西道人地壹拾三畝四分;村北闖道北半畛地九畝。
長孫地:村西貴監生地六畝。
場院內照壁作為公中之業。大小碌碡兩根,扇車一架,切草刀一口,以上三宗之物作為伙用。
中人:成廷俊、成希圣、石廣華、成節、成廷玉、武德潤。
書人:石昭麟
中華民國貳拾六年夏歷正月二十日。
在民國26年(1937年)這份契約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祥和幸福的家庭,看到的是富裕昌盛的家庭。“詒遠堂”用其誠信的經營理念和人格魅力,在東口打造了一座晉商豐碑。
算起來從1908年已經把“詒遠堂”搞得風生水起,到1937年又整整發展了近30年了。從這份契約我們感受到“詒遠堂”的生機和活力。1937年后“詒遠堂”的命運和全國一樣,經受了歷史和戰火的考驗,成廷璧和他的“詒遠堂”在抗日的烽火中百折不撓,繼續前行,做了大量有益于抗戰的事。